五指峰林场地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是一座始建于1957年的国有林场,森林总面积27.24万亩,蓄积总量218万立方米,是当地重要生态屏障。
曾几何时,这也和很多其他国有林场一样,面临主要收入过分依赖木材生产,随着天然林禁伐、人工林限伐政策收紧以及市场波动,带来严峻生存挑战。面对阵痛期,该场直面一场意义深远的林权制度变革,把稳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两个方向,蹚出了一条“两山转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蝶变:林下经济成绿色发展新富路
在面临各方面窘境的背景下,该场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为契机,结合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全力探索林下产业发展新模式,毅然开辟出一条转型之路。
为此,林场派员赴福建、浙江及省内兄弟林场学习森林康养项目建设经验,并邀请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农科院等众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调研,紧密结合资源禀赋,确定在大坝里分场、五指峰分场全力打造森林康养项目,力求在此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
森林旅游项目率先试点。一场“遂川大坝里,你来,我‘氧’你”宣传活动,迅速吸引浙江、上海、广东、本省众多游客。仅头个月,就有1500多人次前来体验。其间,40名天之骄子前来生物多样性现场研学,增添了一抹浓厚的学术气息与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该场积极作为,争取省市县各类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完善交通、通信、电力、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为林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按下了“加速键”。推出“三杉”景观步道、小微湿地景观、峡谷大瀑布、瞭望塔及游步道等别具一格的特色景点,深入挖掘“红、古、绿”特色资源,打造重走红军路、知青路和高山生态茶园、凤凰瀑布、高山杜鹃长廊、健身步道等红色历史文化与自然风情的景点。
森林康养基地成功运营,带来显著成效。大坝里森林康养基地自运营以来,每年吸引数万人次前来体验,成为“森林避暑游”热门打卡地,创收达30多万元。2024年,五指峰森林康养基地正式运营后,在夏秋季迎来体验高峰,单日游客接待量峰值突破百人,彰显出一定潜力,拓展空间与前景令人憧憬,还荣膺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科研创新实训基地”称号。此外,大坝里森林康养基地及五指峰森林康养基地还分别被井冈山大学商学院列为实践基地。
融合:复合业态铸就生态惠民新样板
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取得成功后,林场紧密契合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战略布局与时代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深度谋划并确立“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种植、森林+养殖”多元融合、协同共生模式,以此为强劲引擎,全力驱动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循环利用,全面提升“生态实力”。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该场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储林项目资金,精心种植厚朴、毛叶三桐子等中药材100余亩,黄精500余亩,在林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
在养殖产业方面,发展蜂箱200箱,蜜蜂在林间穿梭采蜜,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大坝里分场种植、改良高山茶园700余亩,高山果蔬种植体验基地20亩,种植了黄桃、八月炸、猕猴桃等时令水果,野芹菜、高山萝卜等特色蔬菜,让游客在尽情体验森林康养游的惬意时光之时,亲口品尝到新鲜、原生态果蔬,极大丰富了体验内涵与层次。
此外,该场还注重林下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在大坝里改培毛金竹400余亩;在两个康养基地打造笋竹两用毛竹示范基地项目1000亩,高标准打造水肥一体化毛竹示范基地,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在推进林下经济建设进程中,该场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主力军和领头雁作用,始终将乡村振兴战略贯穿其中。通过政策宣传引导,累计吸引40余名当地林农,参与林下经济项目建设,通过参与劳务建设,人均增收近8000元,有力推动林场高质量发展,增进绿色惠民福祉,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