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六渡村借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其中竹产业贡献率达70%以上,带动全村及周边600余人就业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聚合产业优势,联农带农增收。组建两家毛竹专业合作社,六渡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群发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整合竹林碎片化资源。借助村小组会向竹农详细介绍合作社的优势、运作模式、预期收益等,并组织一部分积极的竹农参与展示成功案例和实际效益,吸引其他竹农加入,以承包的竹林经营权折算为股份交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建立“合作社+竹农”模式;同时争取政府项目资金150万元,建设先进的竹加工储存车间,实现分工分业,同时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吸收全村80%竹农加入这一转型,使零散林地聚合成规模化生产基地,毛竹种植面积集中连片达4000余亩,为标准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基础。
构建“三统一分”机制。为保持竹农经营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规模效益,合作社聘请林业专家编制《毛竹丰产培育方案》,划定核心示范区2000亩,推广浅锄松土、定量施肥等技术,并以“田间课堂”的模式,邀请专家学者讲授竹笋轮作、有机种植技术;引进“厚皮毛竹”等优良品种,替换低产竹林800亩,落实加工1200吨竹笋+300亩笋竹两用基地建设项目,建成48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配备5套加工设备;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将标准化基地划分为生产单元,竹农可竞价承包管理,按产量获取工资及超产奖励,同时按股份获得分红,实现了“管好自家山,挣得多份钱”。
多渠道发力,深挖竹产业资源潜力。六渡村借势东固畲族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平台,开发竹林生态旅游,打造“竹海观光栈道”,展示畲族传统竹编工艺,开设“全竹宴”农家乐,开发竹筒饭、竹笋汤等特色美食,建设竹文化体验场地,开展亲子采笋、竹艺DIY活动,全年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300余万元,成功实现“竹林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借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优势,解决林地流转、延包、补贴申领等难题;在品牌建设上,一方面使用“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背书,另一方面打造“东固竹笋”自有品牌,严格实施“三品一标”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每批产品附带检测报告和溯源二维码。近年来“东固竹笋”荣获国家合格评定质量达标放心食品、江西优质农产品“等荣誉称号,溢价率提升30%。
东固畲族乡六渡村的实践证明,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制度引领下,只要找准特色产业、创新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单门独户也能融入现代化大生产,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